- 精華
- 0
- 帖子
- 644
- 經驗值
- 13640
- 注冊時間
- 2019-5-14
- 媽幣
- 12510
    
- 帖子
- 644
- 經驗值
- 13640
- 注冊時間
- 2019-5-14
-
♦♦
-
媽媽網輕聊 給生活加點料
-
♦♦
-
媽媽網孕育 就是好用
-
♦♦
-
廣州媽媽網 廣州媽媽網,更懂廣州媽媽
|
 這不是什么電視劇里面的“混賬”情節,而是發生在武漢地鐵2號線金銀潭站的真實場景。一名看起來快和媽媽一樣高的女孩,因為媽媽坐錯了地鐵,女孩非常生氣,像“霸道總裁”一樣帥氣揣著兜,先去踹行李,又踹了媽媽六腳。旁邊有一位路人看不過去上前勸阻,女孩干脆連路人也一起打了。視頻中媽媽拎著大包小包,女兒兩手空空,一看就是平時嬌生慣養的樣子。有網友說:要是我家孩子,我非得當場打到她叫娘為止。再次上車之后,不斷安慰女兒,讓她“別生氣,沒事沒事”。養了十幾年的孩子,成了家暴的“施暴者”,的確令人心寒。媽媽即使姿態再低,也換不來孩子的認可與尊重。因為平時的長期教育中,孩子早就把自己當成皇帝,當成祖宗。網上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張照片,兒子二郎腿蹺到椅子上,媽媽在地上安靜地跪著。可兒子卻只覺得可笑,覺得很光榮,還配圖發朋友圈:開心每一天。上海一名男子,因為跟媽媽要2萬塊錢還銀行貸款,媽媽沒有。他讓媽媽去跟親友借,媽媽不肯。于是,他從后面抱起媽媽摔倒地上,還在大街上脫下上衣,瘋狂抽打坐在路邊的媽媽。民警來了之后,他直接拽著媽媽的領子往后拖,并且拿起旁邊的笤帚抽打媽媽。也許父母覺得被孩子打一下沒什么,孩子發泄了就好,可是這樣的性格真的“沒什么”嗎?毫無原則,無限遷就的溺愛,才把孩子養成混世魔王,才把孩子徹底養“廢”。 那就是,他們有且僅有機會在父母面前威風,到了外面就秒變小綿羊,絕對不敢沖別人發火。欺負別人的成本太高,而欺負父母幾乎是不需要成本的,甚至還能逼父母妥協,何樂而不為呢?《媽媽是超人》黃圣依的兒子安迪也算是一個翩翩有禮的小紳士,可唯獨在媽媽面前就像變了一個人。在民宿里媽媽想要給羊套一個套再走,可是安迪卻一臉嫌棄,對媽媽充滿了厭惡。也許是因為平時缺乏陪伴,所以覺得虧欠兒子,自然也就盡量奉承著兒子。可是小孩子不懂這些,他們只會在不斷地試探中,找到能達到目的的方法。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,一名12歲的男孩,想要買玩具媽媽沒有同意,他就當街毆打媽媽,拽頭發、掐脖子,仿佛充滿了恨意。看他們的衣著打扮,應該是家庭條件并不富裕。可是沒有錢,并不影響家長把孩子養成“富二代”。在家里當“炕頭王”,在外面當小綿羊,也正是因為如此,在外面受的委屈壓抑,都在家里發泄了出來。“跟父母威風,在外面認慫”的惡性循環,就這樣產生了。 中國父母似乎有一條共識,那就是再窮不能窮孩子,父母奮斗一輩子就是為了孩子。不僅父母的錢是孩子的,父母的命都可以隨時被孩子取走。在這種隨時奉獻,毫無原則,舍己為娃的背景下,很多孩子被養成“窮人家的富二代”。微博上曾經有一位老父親的求助帖,訴說著女兒“卷走”他一生積蓄的悲哀,字字泣血。女兒小時候柴先生和前妻離婚,為了彌補女兒,他幾乎滿足女兒所有的物質要求,對女兒百依百順。2017年底,在得知女兒有去加拿大留學的機會時,柴先生非常高興,以女兒的名義辦了一張銀行卡,往里面存入自己半生的積蓄30萬,還告訴女兒以后每個月定期往里面打錢。誰知“小棉襖”到了國外之后,就把里面的錢全部轉走,還拉黑了父親的聯系方式。女兒并沒有去學校報到,而是開始揮霍,像個名媛、富二代一樣,在朋友圈記錄著自己的高檔生活。爸爸并不是大富大貴,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,用他自己的話說,米飯里掉桌子上都要撿起來吃。在網上看到一位金融大佬辭職創業后,有人問他招聘新人的條件,他說:一定要看原生家庭,最好不要窮人家的孩子,現在窮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。中產以上的家庭,早就開始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,而從窮人剛剛躍居到小康的家庭,開始走起了“暴發戶”的路子。一方面過度補償孩子,不讓孩子吃自己吃過的苦,另一方面想讓孩子通過學習跨越階層,要求孩子只需要學習,別的什么都不需要做。曾經有一位準大學生,不顧家庭條件,跟父母索要蘋果三件套。一個孩子的真實想法就是如此,既然父母說為了自己什么都可以,那花點錢怎么了;既然為了自己上學一切讓步,坐個頭等艙怎么了。 我們總是說,父母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,讓孩子在父母的言行中,值得自己值得被愛。可是,所謂無條件指的是不管孩子是好是壞,是美是丑,是乖是鬧,是成績好還是學習差,父母都應該給孩子同樣的愛。真正好的教育,是在情感上無條件,在是非上講原則。在態度上友善,在原則上堅定。國外一位父親帶著兩個女兒逛街,妹妹突然打掉了姐姐手中的東西。爸爸要求小女兒跟姐姐道歉,小女兒直接躺到了地上,說自己不想道歉。爸爸沒有那么做,而是溫柔地抱起女兒告訴她,我知道這不容易,那你就試試付出對不起的聲音,來,跟我一起說……相比于那些無條件的縱容,自己的孩子欺負了別人還覺得自己沾光,有自己原則的父母,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。只會窩里橫算什么本事,能在社會的洪流中站穩腳跟,才是教育的終極目的。江蘇宿遷一個小區內,整棟樓的晾衣桿,防盜網,地面都沾滿了墨汁。因為一個“熊孩子”貪玩,把墨汁高空潑下。父親知道后沒有揍孩子,也沒有裝作不知道。而是帶著孩子挨家挨戶道歉,把弄臟的衣服帶回家手洗,洗不干凈的照價賠償。 墻外的墨跡爸爸掏錢請專業的人清洗,要求兒子站在樓下觀看。堅定和友善,無條件的愛和有原則的教育并不矛盾,他們甚至是相輔相成的“組合”。孩子最需要的,不是父母嘔心瀝血的犧牲,而是父母三觀正的教育。

本文為<爸媽研究所>原創,作者:秒黛。 爸媽研究所(ID:mama_cn),研究1-6歲家庭教育新知識,是媽媽的教育筆記,是爸爸的帶娃攻略,是孩子的成長能量站。


|
|